English

“小说化散文”

2000-04-12 来源:中华读书报 王彬彬 我有话说

散文是否可以想象、虚构的问题,这几年正在引起争议。虽然不算热闹,但隔三差五地就能读到一篇谈论这问题的文章。意见也是分成两派。一派认为散文绝对不能想象、虚构,所写事情都必须是真实的,要写历史上的事,也须有史料作根据。一派则主张散文里也不妨有些想象、虚构,只要能加强艺术效果,只要能使文章更生动感人,就不必拘泥于散文必须绝对真实这样一种框框了。

要对这两种意见分出是非,很不容易。这其实是两种常识的冲突。一种常识是,真实是散文的本质规定性,突破了真实性的界线,散文与小说等虚构文体的区别也就不再存在,人们将再也分不清他人文章里叙说的事情哪些是真实的,哪些是可能的和虚假的,因此,严守真实性的界线,是在捍卫散文存在的根据。另一种常识是,文艺创作不应该受任何一种理念的束缚,倘若在散文创作中,作者不知不觉地有了想象的激情,自然而然地生出虚构的冲动,并且这种想象和虚构能够产生美文佳作,却又因为散文不可想象、虚构这种理念而把这种激情和冲动扼制下去,那不是在“以理杀文”吗?因此,赋予散文想象、虚构的权利,是在捍卫创作必须是自由的这样一种基本精神。

这两种常识,近年在对余秋雨散文的评价中也有交锋,甚至可以说,理论上的冲突,很大程度上是由如何评价余秋雨散文的小说化(或曰戏剧化)手法引起的。小说化的手法,的确是余秋雨散文的一大特色,这种特色在《文化苦旅》的第一篇《道士塔》中表现得最充分最典型。对这种手法的褒贬两方,通常也都举《道士塔》中对王道士愚昧的心理言行所作的详细描写为例证。例如,下面这段话是常被从正反两面引用的:

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,喜欢到洞窟里转转,就像一个老农,看看他的宅院。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,暗乎乎的,看着有点眼花。亮堂一点多好呢,他找了两个帮手,拎来一桶石灰。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,在石灰桶里醮一醮,开始他的粉刷。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,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,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,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。这儿空气干燥,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。什么也没有了,唐代的笑容,宋代的衣冠,洞中成了一片净白。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,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。他算来算去,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,就刷这几个吧,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。

这当然基本上是想象和虚构,尤其对具体细节的刻画,不可能有史料根据。对这种写法,有人赞赏不已。有一个叫欧阳子的台湾人(?)专门写了一篇题为《道士塔的剧场效果、反讽及其他》的长文,以热烈的赞赏之情,对《道士塔》的戏剧化写法做了细致的分析。(该文收入文汇出版社的《感觉余秋雨》一书。)欧阳文章认为余秋雨以现在进行时的语式,对王道士的“罪行”做了“戏剧化之呈现”,而“这篇散文的巨大冲击力,主要就是源于作者笔下制造出来的剧场效果”。至于否定的意见,手头正好有韩石山先生的《余秋雨散文的缺憾》一文(收入湖南人民出版社的《余秋雨现象批判》一书),就以韩先生为例。韩文在也引了《道士塔》中写王道士粉刷壁画的那段话后,说:“这哪里是写散文,分明是写小说。若老一辈学者,写到这些地方,有史料,就引用史料,若于史无征,断然不敢这样下笔……是想象,是推测,也得说在明处,别把什么都说成是真的,就像亲眼见过似的。”这段话本身写得如何,艺术效果怎样,韩先生没有说。我理解,韩先生的意思是:这不是一个写得好不好的问题,而是一个能否这样写的问题,像这样写,写得再好,也不行!——因为这是散文。

两种意见冲突的焦点,还是在散文的名目上。怎样才能既维护散文的本质特性,又维护散文创作中想象、虚构的自由,换言之,怎样才能既肯定散文必须是真实的这样一种常识,又不否定创作不应受制于任何一种理念的常识?我有一个很常识的想法,那就是请出另一种常识。这种常识就是,在文艺史上,各种体裁本就是不断演化着的,在相互交融中,便会有新的体裁产生。倘有一种新的手法出现而旧的名目又无法规范之,那应该做的,不是取消这种新手法,而是给这种新手法取一个新的名字。这正像我们去买帽子,如果店里没有合适的可买,就应该去定做一顶,而不是把脑袋砍掉。具体到那种有着明显想象、虚构色彩的散文,就不妨称之为“小说化散文”,让它在这个名号下合法地存在。既然“历史小说”、“纪实小说”、“散文化小说”一类名号早已有之,“小说化散文”这说法,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吧?

要说对“小说化散文”有什么要求,只须参照人们对“散文化小说”的要求再反其意而用之就可以了。要问如何给“小说化散文”下定义,只须让人们为“散文化小说”所下定义中的“散文”与“小说”对调一下座位就成了。

说到余秋雨的《道士塔》一类文章,与其叫做什么“文化散文”,还真不如一开始就叫“小说化散文”或“戏剧化散文”,庶乎可以免去不少争执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